我認為,老年人不管有什么形式的自我封閉現(xiàn)象,都是對個人健康不利的。我奉勸普天下老年人力矯此弊。同青年人在一起,即使是“新新人類”吧,他們身上的活力總會感染老年人的。
八忌:嘆老嗟貧。嘆老嗟貧,在中國的讀書人中,是常見的現(xiàn)象,特別是所謂懷才不遇的人們中,更是特別突出。我們讀古代詩文,這樣的內容隨時可見。在現(xiàn)代的知識分子中,這樣的現(xiàn)象比較少見了,難道這也是中國知識分子進化或進步的一種表現(xiàn)嗎?
我認為,這是一個十分值得研究的課題。它是中國知識分子學和中西知識分子比較學的重要內容。
我為什么又拉扯上了西方知識分子呢?因為他們與中國的不同,是現(xiàn)成的參照系。
西方的社會倫理道德標準同中國不同,實用主義色彩極濃。一個人對社會有能力作貢獻,社會就尊重你。一旦人老珠黃,對社會沒有用了,社會就丟棄你,包括自己的子孫也照樣丟棄了你,社會輿論不以為忤。當年我在德國哥廷根時,章士釗的夫人也同兒子住在那里,租了一家德國人的三樓居住。我去看望章伯母時,走過二樓,經(jīng)常看到一間小屋關著門,門外地上擺著一碗飯,一絲熱氣也沒有。我最初認為是喂貓或喂狗用的。后來一打聽,才知道是給小屋內臥病不起的母親準備的飯菜。同時,房東還養(yǎng)了一條大狼狗,一天要吃一斤牛肉。這種天上人間的情況無人非議,連躺在小屋內病床上的老太太大概也會認為所有這一切都是順理成章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