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就這樣,崇禎的確花了很大工夫想要改變現(xiàn)狀,但是收效甚微,這個躊躇滿志的年輕人在命運的毒打之下第一次認清慘痛的真理:只有真正努力過的人,才能知道并不是所有付出都有回報。朝政的重重弊病就像一杯辣酒,把崇禎嗆得淚流滿面,他想要讓老朱家的爛攤子在他手里枯木逢春,他做夢都想,可惜的是,他沒做到。他做的只是加速了這個時代的終結。
2.一葉障目,不見泰山
毫無疑問,崇禎是個努力向好的辛勤皇帝,他甚至比明朝絕大部分的君主都愛崗敬業(yè)。用現(xiàn)在粉圈常說的一句話是“他真的已經(jīng)很努力了”。但是也正是這份廢寢忘食的奉獻精神,讓崇禎陷入深深的自我感動中,其實回過頭來看,他所做出的努力收效都很有限,前輩挖的坑太深固然有原因,但他本身也并不是如他自己所認為的那樣完美,明思宗的求治之路上,暴露了他難以忽視的性格缺陷。
首先,崇禎在改革救亡的過程中太急于求成,面對朝廷的困境,崇禎表現(xiàn)出來的是非比尋常的焦急。他的焦急確實不是不可以理解的,內憂外患像大山一樣沉重,白天看完一車一車報憂的奏折,晚上估計是夜夜遼東入夢來,而且別忘了,他也還是個十七歲的孩子,擱在今天都是稚氣未脫的未成年人,哪怕再具備出自皇家特有的早熟,也無法擁有顛覆時間的老辣,他帶著剛剛走出青春期的稚嫩,大腦里是和同齡少年一樣的沖動急切,雖然他做夢都想把事情處理好,但是強烈的渴望只會讓他的內心比原來更為焦慮,這種焦慮表現(xiàn)在朝堂之上,就變成了一種急功近利的武斷。崇禎自扳倒魏忠賢后,收到了朝野上下一致的五星好評,這個皇帝就像個小孩子一樣,試圖更快更好地向天下證明自己還能干出更好的事。比如他任用袁崇煥的時候,急得詔書一封接一封往袁老師家快遞,恨不得袁崇煥馬上就能披掛上陣、收復遼東,再比如洪承疇保衛(wèi)錦州的時候,他猴急地給下了一封進兵的詔書,讓洪承疇別無選擇,貿然進兵,結果松錦戰(zhàn)敗,洪承疇還叛國了。他還是太缺乏一個君王應有的冷靜和成熟,遇到事情靠著自己的直覺和想象,一個沖動就下令,然后要求他的朝廷以超能量的速度做完,做不完就發(fā)脾氣。他的要求往往不考慮現(xiàn)實,這導致大臣們越來越不敢接手工作,生怕完不成目標就人頭落地,古人云成大事者必得有臥薪嘗膽、鐵杵成針的忍耐力,崇禎帝道行未免太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