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筆賦" />
【導讀】
《筆賦》是東漢蔡邕所做的一篇短小精悍的賦。雖僅有250余字,但卻介紹了筆的制作要義,筆的制作方法,筆的功用以及筆中蘊含的天地之理。
蔡邕(133—192),字伯喈。陳留郡圉(今河南省開封市圉鎮(zhèn))人。東漢時期著名文學家、書法家,三國時期著名才女蔡文姬之父。曾官至左中郎將,后人稱他為“蔡中郎”。
蔡邕早年拒絕朝廷征召,后被征辟為司徒掾屬,任議郎等職,曾參與續(xù)寫《東觀漢記》。后遭流放朔方,顛沛流離,于江南避難十二年。董卓掌權時,強召蔡邕為祭酒。三日之內(nèi),多次升遷。封高陽鄉(xiāng)侯。董卓被殺后,蔡邕因在王允座上感嘆而被下獄,不久便死于獄中,時年六十歲。
作為東漢末年的著名士族,蔡邕有著極高的文學素養(yǎng)和書法造詣。他精通音律,才華橫溢。除了通經(jīng)史,善辭賦外,書法精于篆、隸。尤以隸書造詣最深,名望最高,有“蔡邕書骨氣洞達,爽爽有神力”的評價。創(chuàng)“飛白”書體,對后世影響極大。他生平藏書多至萬余卷,晚年仍存四千卷。有文集二十卷,多有佚失。明人張溥輯有《蔡中郎集》,《全后漢文》對其著作也多有收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