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哥舒翰到高仙芝..." />
從哥舒翰到高仙芝、封常清,又有哪一個不是爭權奪利的犧牲品呢?
李亨又是個軟弱的天子,一旦不能平衡臣下,朝局頃刻間就又是一場腥風血雨。
然則,李亨登基畢竟是存了疑的,事先為經(jīng)李隆基許可就先斬后奏,雖然李隆基時候也表示了贊同,愿意退位為太上皇,可是畢竟有了得位不正的話柄。因此,李亨在處置一切和李隆基有關的人和事時都極為慎重,生怕再落了人話柄。
其實,還有一件事是秦晉想說,又猶豫著要不要說的。
眼下長安局勢已定,朝中已經(jīng)有風聲,希望把太上皇接回來。但是,李亨明明聽到了這種呼聲,卻選擇充耳不聞,當做聽不到,這么做就絕對有欠考慮。
當然,秦晉也不希望李隆基這個最大的攪屎棍再回來插上一腳。然則,李隆基畢竟做了近五十年的太平天子,其威望遠非做了十幾年太子的李亨可比,如果放任其留在蜀中,會使中央政府的權威遭到嚴重質疑,尤其是已經(jīng)派到地方上就藩的藩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