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蒂芬·戴德利1960年5月出生于英國多爾斯特城(Dorset)。父親是位銀行經理,母親是位歌手。在史蒂芬的青少年時代時期,他的父親一心期望他能子承父業(yè)當銀行經理,曾逼著他念金融管理,但熱愛表演藝術的史蒂芬逃離了家庭,進入戲劇界參加了英國湯頓城(Taunton)的一個青年劇團。1985年至1988年,他在謝菲爾德大學就讀期間,在當?shù)貏≡嚎唆斘鞑紕≡?Crucible Theatre)師從意大利小丑名角埃爾德·米利提(Elder Milletti),并在一個馬戲團做小丑。
?
史蒂芬早期導演的許多幕戲劇都沒有公映,1991年他前往倫敦加入了城門劇院(The Gate Theatre),并導演了戲劇《絕望的吶喊》(Damned for Despair)而引起了人們的注意。之后他又先后執(zhí)導了100余部舞臺劇,包括他到國家歌劇院后執(zhí)導J-B-普里斯特利(J B Priestley)編劇的《罪惡之家》(An Inspector Calls),1994年該劇曾到美國百老匯演出,并得到了當年的托尼獎。1992年,32歲的史蒂芬就成為了英國皇家歌劇院(Royal Court Theatre)的專職導演。1992年至1995年,史蒂芬一直擔任英國皇家歌劇院的藝術指導。1994年,他帶領菲奧娜·肖(Fiona Shaw)執(zhí)導了著名的戲劇《機械時代》(Machinal)。1995年,與托尼·多伊爾(Tony Doyle)和魯弗斯·休厄爾(Rufus Sewell)一起執(zhí)導了《骷髏鼠》(Rat in the Skull)。
?
1997年,史蒂芬接受英國著名電影制作公司(Working Title Films)邀請,嘗試執(zhí)導電影,并與該公司簽訂了為期三年的合約。1998年,他拍攝的第一部短片《八歲男孩》(Eight)上映,該片獲得了英國學院獎(BAFTA)最佳短片提名。后來,他又回到舞臺執(zhí)導了戴維·黑爾的獨角戲《苦傷道》(Via Dolorosa),該劇講述了戴維·黑爾中東之旅的艱辛經歷。
?
2000年,年輕劇作家李·霍爾(Lee Hall)給史蒂芬看了一個劇本,講述的是一位11歲的男孩不愿子承父業(yè)做礦工,而一心渴望成為芭蕾舞演員,并最終戰(zhàn)勝貧困和偏見,成為全英國最出色的芭蕾舞男演員的感人故事。史蒂芬選擇了這個故事作為自己的銀幕處男作。在這部芭蕾題材的音樂片《舞動人生》中,史蒂芬以戲劇導演簡潔的調度手法,深刻煽情、步調流暢地將主人公比利·艾略特感人的父子情、戀人情和師生情,細膩真誠地展現(xiàn)在觀眾面前,一個簡單的故事使每位觀眾不自覺地反思自己的人生道路。這部具有悲劇傳奇色彩的影片,在英國上映后好評如潮,創(chuàng)下了2000萬英鎊的首映票房。由于片中有一些不適宜兒童的語言,曾引起各方的爭議。但這部僅耗資290萬英鎊的低成本影片,還是獲得了第73屆奧斯卡獎最佳導演等3項提名。
?
2002年,史蒂芬執(zhí)導了根據(jù)美國杰出作家邁克爾·坎寧安(Michael Cunningham)曾獲普利策獎的同名小說改編的浪漫藝術片《時時刻刻》(The Hours),并邀請到妮可·基德曼、梅麗爾·斯特里普、朱麗安·摩爾和艾德·哈里斯等眾多實力明星加盟。故事圍繞著3位處于不同年代的女性,以弗吉尼亞·伍爾芙創(chuàng)作于1925年的小說《達洛韋夫人》(Mrs. Dalloway)為軸線,將三個不同時代的三個故事與三位女人有機地融合在一起。史蒂芬以巧妙創(chuàng)新的文學手法、獨辟曲徑地描述了三位女人尋求生活真諦的故事。這部跨越時空的影片一上映,就引起了不小的轟動。先后獲得美國國家評論協(xié)會獎最佳影片、美國電影學會2002年十佳影片、第60屆金球獎(劇情類)最佳影片、第75屆奧斯卡最佳影片等9項提名,史蒂芬也獲得了第60屆金球獎最佳導演提名及第75屆奧斯卡最佳導演提名。
?
2008年,史蒂芬著手將本哈德·施林克的暢銷小說《朗讀者》改編成電影,由《時時刻刻》編劇戴維·黑爾執(zhí)筆,凱特·溫斯萊特主演。電影《朗讀者》完美地展現(xiàn)了原作中對戰(zhàn)爭和人性的反思,溫斯萊特也因漢娜一角勇奪奧斯卡影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