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對剛滿18歲的艾米·羅森來說,算得上是關鍵性的一年,因為這年里,她出演了兩部風格迥異的電影:《明日之后》(The Day After Tomorrow,2004)和《歌劇魅影》(Phantom of the Opera ,2004)。艾米在后者中的表現(xiàn)為她贏得了金球獎提名,并且為她將來的表演事業(yè)敲響了大門。出生成長在紐約的艾米擁有了開始她專業(yè)表演事業(yè)的絕佳地利。她7歲就在大都會歌劇院通過了試演,之后,她在林肯中心表演了超過20出歌劇,包括使用六種語言,并且與多明戈和帕瓦羅蒂有過同臺獻藝的機會,在《卡門》中接受到佛朗哥·澤菲雷里的指導。進入青春期后,她因為長得太高而不適合再在歌劇中飾演兒童,便離開了歌劇院。艾米也曾在卡內(nèi)基大廳表演過《浮士德的詛咒》。1999年,離開歌劇表演的艾米在日間肥皂劇《世事變遷》(As the World Turns,1956)中塑造了Abigail Williams這個角色,然后出演了電視電影《雙面天才》(Genius,1999)和《奧黛麗赫本的故事》(The Audrey Hepburn Story,1999),在其中她擔任了領銜主演,扮演一名年輕時期的奧黛莉·赫本。其它電視演出還有《私家偵探》(Snoops,1999),《法律與秩序》(Law and Order,1990)以及《律師本色》(The Practice,1997)。艾米的首部電影長片是《民謠搜集者》(Songcatcher,2000),該片獲得了2000年1月的圣丹斯電影節(jié)出色集體演出評委會特別獎,她飾演的孤兒角色,也為她獲得了最佳首次演出類別中的獨立精神獎提名。在浪漫喜劇《諾拉》(Nola,2003)中,她扮演一名擁有理想的作曲家。在克林特·伊斯特伍德的作品《神秘河》(Mystic River ,2003)中扮演命運悲慘的小業(yè)主的女兒,這是她首次參與大制作影片。為《明日之后》中的女主人公角色,在蒙特利爾工作了六個月后,16歲的艾米回到紐約參加《歌劇魅影》的試鏡,在韋伯家身著全套行頭的她一曲結束,就被選中了扮演克里斯汀。